欢迎进入康富动漫科技有限公司网站!

新闻中心

互联网漫画:借网站的壳 做漫画文化
2016/10/21 15:51:29 浏览次数:431


  漫画可以向制造业衍生,如玩具、服装等,就像电灯泡一样,光可以辐射到各个方向,品牌转化的能力是无穷大的。

  【创业者名片】

  周靖淇,北京四月星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;张杨,网站运营部总监;董志凌,内容拓展部总监;于相华,技术总监。4位看漫画长大的80后,出于对漫画热爱和打造中国原创漫画王国的梦想,凑到一起组成了创业团队。2009年5月,北京四月星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。同年10月,作为新兴的互联网原创漫画平台,公司主营业务“‘有妖气’中国原创漫画梦工厂”———www.u17.com上线。

  初期

  从打造漫画作者开始

  刚接触“有妖气”网站,很容易让人想起“起点中文网”之类原创文学网站,其盈利模式无外乎是聚集大量原创文学作者,通过电纸书、线上收费、出卖版权等渠道获得收入。

  张杨说,他们也想过复制起点的模式,但发现行不通,“因为画漫画不像写小说,再简单的漫画也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。而且中国的漫画作者多半是基于对个人创作的兴趣,绝大部分甚至从未将漫画视为一项事业,因而普遍对市场需求缺乏敏感,以个人兴趣指导创作,缺乏经验老到的商业运作”。

  创业初期,团队通过以前积累的资源,聚集了国内一批漫画作者,并开展一系列能激发创作积极性的活动,如开宝箱、连载激励等,聚积起了最初的500多部原创漫画。

  发展

  互联网漫画理论保证质量

  要想与盗版漫画竞争,让读者心甘情愿地付费看中国原创漫画,漫画作品的质量、与市场的契合度无疑是吸引和留住客户群的重要因素,“但即便是一些有名的漫画作者,也会出现创作走偏,个人色彩过于浓重或风格过于激进等现象”。对此,创业团队借鉴了日本漫画产业的成熟模式。据悉,在日本,一个漫画作者至少被一个编辑“跟”着,如果作品内容非常复杂,一对一作业无法完成,还会增加编辑数量,最多时有5个编辑“跟”着作家。

  张杨说,目前“有妖气”一是采取编辑组管理制度,既要求帮助作者成长,也要求对精华作品进行集中指导———有时一部作品的准备期会长达三个月甚至半年;二是发展互联网漫画理论和经验、全新的平台、全新的读者群体、全新的阅读习惯,这对中国原创漫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传统图书的操作方式已完全不适用于新的环境。

  前景

  城市公共设施空间更大

  张杨说,他们的目标是“原创漫画的互联网创作、营销、推广及商业化,并大力整合作品资源,帮助漫画作品向出版、无线、改编等领域谋取商业发展。”

  业内专家分析称,漫画属于“一种内容、多种表现形式”的特殊商品,对动画产业、游戏娱乐产业、符号形象产业以及版权相关产业有很强的牵引作用。同时,漫画形象应用和授权服务正步入商业轨道,与制造业、服务业结合,创造出巨大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。

  创业4人组显然也对上述发展模式充满愿景。在他们看来,付费阅读显然不是网站的核心盈利点,利用版权优势,整合资源,“包括平面、网络、影视、游戏等领域都有合作可能性,比如贩卖某个角色或漫画形象给游戏或影视公司,热门漫画形象或作品的衍生品出售等。”

  张杨还有更宏伟的目标,“希望以后能做成卡通城市项目,在公共设施中加入卡通形象,更人性化。在日本,连下水井盖上都有卡通形象。目前,广州有动漫一条街,北京的朝阳区则引入了卡通形象大使作宣传,这让我看到了梦想实现的可能。”


  专家指出,漫画的转化性非常强,《蜘蛛侠》等很多卖座的好莱坞大片都是由漫画改编的。

  ■ 针对提问

  记者:创业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有哪些?

  张杨:主要是传统观念和漫画编辑人才的匮乏。作为读者群主体的90后,已经习惯了在网上免费浏览漫画。在网络盗版与正版共存的情况下,很多人不习惯或不理解在网络付费看中国的原创漫画。

  记者:如何面对网络盗版的竞争?

  张杨:对策是鼓励他们转载我们的原创漫画作品,但只允许转载一部分。我们会将想要推广的漫画作品部分处理好后提供给盗版漫画

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1185号